11月26日召開的安徽省政府第1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安徽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提出構建到2020年,在全省基本確立以“三大戰略格局”為支撐的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使全省國土開發空間更加高效,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城鎮化:以“一帶一圈一群”為主體
農業:以“五區十五基地”為主體
生態:以“三屏三網”為主體
三大戰略格局包括,構建以“一帶一圈一群”為主體的城鎮化戰略格局,加快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皖北城鎮群城鎮化步伐,積極打造以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為主體的江淮城市群,壯大合肥、蕪湖、安慶、蚌埠、阜陽、黃山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加速合肥經濟圈一體化進程,促進合肥淮南、蕪湖馬鞍山、銅陵池州、宿州淮北等城市融合互動,推動沿江城市跨江發展;構建“五區十五基地”為主體的農業發展戰略格局,在淮北平原區重點建設優質小麥、棉花、玉米、大豆生產基地和畜禽產品養殖基地,在江淮丘陵區重點建設優質油菜基地和畜禽產品生產基地,在沿江平原區重點建設優質水稻、小麥、棉花、油菜生產基地和優質水產品、畜禽產品養殖基地,在皖西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重點建設優質茶葉基地;構建以“三屏三網”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打造大別山區、皖南山區、江淮丘陵區森林安全屏障及水系林網、農田林網、骨干道路林網生態安全網絡,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及環境敏感區、脆弱區劃定生態紅線。
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省城市空間每平方公里生產總值提高一倍,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1萬人,城鎮化率接近60%,其中,占全省國土面積23.87%、由41個市轄區和8個縣構成的重點開發區域,人均生產總值2020年要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率提高到70%左右。通過優化國土開發空間,全省生態系統穩定性將增強,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27.53%將提高到35%,主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左右。
六大片區是發展核心
“重點開發區域就像主要工廠和車間;限制開發區中的農產品主產區,是我們的米袋子和菜籃子;限制開發區中的生態功能區,像是我們大家庭的后花園;而禁止開發區域,則是家庭里的珍貴財富,要保護并珍藏。”省內一經濟學者這樣比喻。
規劃將重點開發區域分為國家級和省級。“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是全國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是實現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核心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記者從征求意見稿中了解到,我省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主要包括合肥、蕪馬、銅池、安慶、滁州和宣城6大片區。包括8個地級市所轄的29個縣市區,國土面積2.19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15.62%。
此外,皖北及皖西南部分區域20個縣區進入省重點開發區域,包括阜陽、亳州、宿州、淮南、蚌埠、淮北6市市轄區,六安市的金安區,黃山市的屯溪區和徽州區,占全省國土面積8.25%。
禁止開發區列出名單
主體功能區規劃,也為我省禁止開發區域劃出了“紅線”。
全省共有禁止開發區域722處,總面積約2.2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6.03%。
此外,我省禁止開發區還包括省級以下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域、重要水源地及省政府根據需要確定的禁止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空間上呈不規則的面狀和點狀分布在重點開發區域和限制開發區域之中。
今后,新設立的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世界級國家級和省級自然文化遺產、風景名勝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和蓄滯(行)洪區,自動進入禁止開發區域名錄。禁止開發區域的面積、保護對象等以相關主管部門發布的名錄為準。